10月20日早上8:02,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曉暉,正在病房參加科室的早交班,手機突然響了
一接起來,一連串兒的催促就在聽筒炸響:“快來!快來!!快來!!”打電話的是兒童重癥監護病房(picu)的程東良醫生,他急得幾乎叫了出來!
一定是有特別緊急的病人!王曉暉連電梯都不敢等,順著步梯,一口氣跑到PICU門口。
重癥病房里,急等救命的孩子名叫小魚,是個剛滿13歲的小姑娘。
兩天前,小魚感覺腹部時有隱痛,但忙于功課,她并沒有在意,一天后,疼痛就劇烈到令她難以堅持。
到醫院檢查發現:左腎上方有占位病變且有出血可能,當地醫院見情況嚴峻,連夜將小魚轉運到河南省人民醫院
此時,小魚躺在病床上,腹部膨隆,皮膚張力極高,面色蒼白,脈搏微不可及。
雖然大量補液,血壓還是維持不住,一路下跌,血氧飽和度僅有70%,意識模糊,處于休克邊緣。
與正常人的手相比,患兒的手慘白
王曉暉立刻對孩子進行腹腔穿刺,這是一種緊急診斷的手段
隨著穿刺針出來的是鮮紅、未凝固的血液,這意味著,小魚體內,此刻還在大量出血!
情況危急!如不立刻手術,孩子必會失血而死,可能連30分鐘都挺不過去。
監護室外,接到“病危通知書”的奶奶,撲通一聲跪了下來,哭著哀求:“救救她,她才13歲”
救!有一絲希望也得救!從決定手術開始,醫院各相關科室,立刻行動起來。
這邊王曉暉、程東良與麻醉師張琳、護士胡亞利無縫對接、左右護航,推著小魚往手術室一路飛奔。
那邊小兒外科主任張書峰和王霖、賈夢楠等手術醫生也從病房快速向手術室匯合,刷手更衣、準備上臺。
抵達手術室后,手術室尹紅梅、劉寧兩位護士長,帶領護士快速建立靜脈通路,擺好手術體位,上午8:50,手術正式開始。
盡管多位專家同時坐陣,但手術的兇險程度,讓所有人感到震驚。
打開腹腔后,只見鮮血立刻涌出,除了腹腔大量陳舊性積血及凝血塊,依然存在活動性出血,手術視野一片模糊,根本無法準確判斷出血點。
為了止血,王曉暉醫生只能用手大致壓迫出血方向,直到手都壓麻,也不敢松開。
患兒術中血壓長時間無法維持
因病情危急,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張加強上陣指導麻醉,密切關注術中生命體征
術中,小魚的血紅蛋白一度掉到2g/dl,血壓只有40/35mmHg
為了止血,填塞血墊用掉了71塊!累計出血達12000ml!
而一個13歲的孩子,總血量也就是3500—4000ml,兇險可想而知!
臺上的醫護人員急出了一身汗,急得渾身冒汗的還有輸血科的工作人員,為了維持生命體征,醫生要持續為小魚補液、抗休克、輸血、升血壓。
為了保障術中用血,輸血科、麻醉科一直在多方協調,電話就沒有停過。
患兒出血裝滿了4個容積為2000毫升的容器
術后統計,小魚術中累計補血補液達13000ml,相當于全身血液換了4遍!
隨著術野的清晰,醫生也找到了準確的出血位置,那是位于腹腔深處、腹膜后部腎門處的一根血管。
術中探查還發現,小魚左腎已被腫瘤占滿,并侵犯脾臟、胰腺。
此次驚心動魄的大出血,就是腫瘤破裂導致的。
術中,醫生精心縫合了破裂血管,多學科密切配合,將病灶徹底切除。
下午3:00,手術圓滿結束,整整7個小時。
多學科聯動,醫護團隊爭分奪秒,精準診療,生死競速,終于將少女小魚從“鬼門關”搶了回來。
在場醫護人員都像打了勝仗一樣,倍感振奮!
目前小魚已經順利蘇醒脫離了生命危險。
10月22日上午,病床上的小魚向醫務人員要了紙和筆,寫下了“今天我還要考試”。
(來源:河南省人民醫院)